日本人交换乱理伦片_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第二区国_校园校园嗯啊强行啪啪小说np_性欧美videos另类hd高清

企業要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企業新聞

關于全面推進美麗遼寧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

2023-04-03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研究部署美麗遼寧建設相關工作,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遼寧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起草了《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美麗遼寧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

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美麗遼寧建設的實施意見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全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遼寧建設實踐,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遼寧實踐,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黨中央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示范先行,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打造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戰略支點,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新篇章厚植生態底色。

  主要目標是:到2027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提升,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美麗中國遼寧實踐樣板,美麗遼寧建設成效顯著,綠色成為遼寧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生態安全更加穩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基本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遼寧。展望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態環境健康優美,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美麗遼寧全面建成。

  錨定美麗遼寧建設目標,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加大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集中解決力度,加快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十四五”深入攻堅,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五五”鞏固拓展,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體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堅持做到全領域轉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設、全社會行動,著力打造東北綠色低碳發展實現新突破引領區、國家生態安全維護示范區、展現美麗中國亮麗東北遼闊風光的重要窗口。

  二、以綠色轉型推動實現全面振興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完善全省“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空間布局。堅守4.1萬平方公里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出臺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督管理的政策文件,強化執法監管和保護修復,夯實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加強黑土地保護,用養結合、綜合施策,解決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問題。充分挖掘鹽堿地開發利用潛力,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堅決守住7603萬畝耕地、625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體系,確保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不再減少。將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2020年現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推動城鎮空間內涵式集約化綠色發展。嚴格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加強海洋和海岸帶國土空間管控,按照國家部署,開展低效用海退出機制試點,除國家重大項目外,不再新增圍填海。建立健全覆蓋全省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加快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綠色、開放、智慧、富有競爭力的國土空間布局。到2035年,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等)

  (二)統籌推進區域綠色協調發展。引導沈陽現代化都市圈集聚提升,率先在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上實現突破,建成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東北振興發展重要增長極。統籌沿海經濟帶開發與保護,建設水清灘凈、海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打造陸海一體化生態保護和整治修復的示范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培育現代海洋漁業,壯大船舶與海工裝備等優勢產業,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臨港產業和海洋服務業,打造現代海洋牧場。遼西地區要把生態修復擺在突出位置,加強區域生態協同治理,推進與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充分發揮遼東綠色經濟區生態優勢,既要保護好遼寧的“綠肺”、“水塔”,又要做優做強綠色農業、特色文旅、林下經濟等生態產業,建成重點生態功能區、綠色產業集聚區,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板區。(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林草局等)

  (三)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穩中求進,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推動沈陽市、大連市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重點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民用、農用散煤替代力度,持續推進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安全有序推進徐大堡、莊河等核電基地建設,完善風電、光伏規劃布局,重點支持遼西北等地區建設陸上風光基地、支持沿海地區建設海上風電基地,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促進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風光火核儲一體化能源基地。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編制年度省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強化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加強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進一步提高。(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等)

  (四)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新高地。加快原材料行業工藝、技術、裝備改進和提升,引導鋼鐵企業發展短流程煉鋼,對照能效標桿水平,推進冶金行業節能降碳和超低排放改造,提高菱鎂精深加工水平。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要向下延伸,堅持全省統籌、錯位發展,持續推進“減油增化”、“減油增特”。支持企業建設綠色工廠、綠色礦山,構建綠色供應鏈,著力打造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的產業集群、產業園區。要積極培育壯大綠色增長新動能,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部署未來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嚴把項目準入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

  (五)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推廣綠色低碳建筑,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水平,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動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鼓勵建設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廣普及新能源汽車。大力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大力發展鐵水聯運、水水中轉等多式聯運,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提升大宗貨物清潔化運輸水平。推進鐵路場站、民用機場、港口碼頭、物流園區等綠色化改造和鐵路電氣化改造,完善環渤海船舶排放控制區配套設施建設。到2027年,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到30%,老舊內燃機車基本淘汰,集裝箱海鐵聯運量保持增長;到2035年,鐵路貨運周轉量占總周轉量比例達到**%左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沈陽鐵路監管局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持續推進節能降耗,深入推動重點領域、高耗能行業能耗管控及節能改造,加強能源循環梯級利用,推廣余熱發電、余熱供暖、核能供暖等能源循環利用方式。持續推動具備條件的省級及以上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提升農業、工業、城鎮等行業及產品用水效率,加強再生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到2027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成功創建節水型城市。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度。建立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促進廢舊風機葉片、光伏組件、動力電池、快遞包裝等廢棄物循環利用。加快推進沈陽、大連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撫順、本溪、阜新、鐵嶺、朝陽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本溪、鞍山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和再制造產業。新建礦山投產后1年內建成綠色礦山。到2035年,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郵政管理局等)

  三、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

  (七)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以細顆粒物控制為主線,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強化源頭治理,嚴控污染物的排放增量,高質量推進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持續降低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因地制宜采取清潔能源、集中供熱替代等措施,繼續推進散煤、燃煤鍋爐、工業爐窯污染治理。推進移動源大氣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協同治理。加強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物區域聯防聯控,深化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精準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持續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著力解決惡臭、餐飲油煙等污染問題。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持續加強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監督管理。到2027年,全省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以下,各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達標;到2035年,全省細顆粒物濃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讓遼寧藍天常在、空氣常新。(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氣象局、遼寧海事局等)

  (八)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入推進遼河、渾河、太子河等主要河流和大伙房水庫等重要湖庫保護治理,優化調整水功能區劃及管理制度。以大伙房飲用水水源為重點,加快推進城市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鞏固提升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推進鄉鎮級水源劃定及勘界立標,深入開展水源地風險源排查和環境問題整治。基本完成全省入河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實現分類監測監管全覆蓋,切實解決河流沿岸違規溢流直排等問題。推行重點行業企業污水治理與排放水平績效分級。加快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更新修復、雨污分流改造,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建設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因地制宜開展內源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鞏固提升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長效機制,深入開展縣級城市及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建立水生態考核機制,加強遼河源、渾河源以及鴨綠江水系等水源涵養區重要區域和大伙房水庫、碧流河水庫、白石水庫等重點湖庫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保障重點河湖生態流量。到2027年,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3%,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38%;到2035年,“人水和諧”美麗河湖基本建成。(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遼寧海事局等)

  (九)強化海域綜合治理。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系統治理,以渤海(遼寧段)為重點,以海灣為基本單元,“一灣一策”協同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岸灘環境整治,提升遼河口、鴨綠江口等海域重要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打造陸海一體化生態保護和整治修復示范帶。加強海水養殖環境整治,加快推動海水養殖污染綜合治理。積極應對綠潮、赤潮等生態災害,提高海洋生態災害和重大環境風險防控效率。統籌推進江河湖庫清漂和海洋垃圾治理。到2027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2%,美麗海灣建成率達到40%;到2035年,“人水和諧”美麗海灣基本建成。(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省林草局、遼寧海事局等)

  (十)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分類管理,嚴控耕地、在產企業、化工園區等新增污染,逐步解決長期積累的土壤和地下水嚴重污染問題。強化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扎實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分階段推進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蓋。依法加強建設用地用途變更和污染地塊風險管控的聯動監管,加強化工等行業重度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規劃用途管制,推動已修復土壤分類資源化利用。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監測,按照國家統一安排,開展第二次全省土壤污染狀況普查。以化學品生產企業、工業集聚區、尾礦庫、礦山開采區、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等地下水污染源及周邊區域,以及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周邊區域為重點,開展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強化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嚴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環境風險。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養殖污染防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膜回收利用等為重點,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地下水國控點位Ⅰ-Ⅳ類水體比例達到60%,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等)

  (十一)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高水平建設沈陽、大連、盤錦國家“無廢城市”,積極推進其他地市建設省級“無廢城市”。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塑料污染。嚴格落實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要求,嚴防各種形式固體廢物走私和變相進口。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研究制定我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運行績效評估標準體系,推動提高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全力推進國家東北區域性危險廢物風險防控技術中心建設。落實尾礦庫分類分級環境監管制度,加強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治理,持續推進新污染治理,嚴格落實國家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圍繞典型工業園區、飲用水源地等重點區域和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開展新污染物調查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60%,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到2035年,“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沈陽海關、大連海關等)

地址:遼寧省朝陽北票經濟開發區環保裝備產業園區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遼寧一諾環境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遼ICP備19012322號-2

Tel:400-082-9898